|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院史
面向未来发展时期(下)(2009-)
2009年
3月,本院承担“985二期”的“航空航天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创新平台”顺利通过验收,建成了航空航天复杂产品设计、生产、试验验证和管理的先进制造支撑环境,获批教育部工程中心。
5月26日,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工作会。张广军副校长宣布“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启动,并代表学校向“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负责人颁发《北航“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任务书》,北航“211工程”三期于2008年上半年启动论证,确定了航空器总体综合科学与技术、新一代航天器核心技术与深空探测前沿问题、能量转换过程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等7个工科项目,以及管理学科项目、新兴交叉学科项目、理学学科项目和人文学科项目各1项,共11项学科建设项目。
10月22日,由北航和中航工业六一八所联合建设的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在北航成立。学术委员会由李明、李伯虎、冯培德、吴宏鑫、黄琳、包为民等院士以及在控制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共20人组成,主任由中国工程院李明院士担任,副主任由六一八所张汝麟研究员和北航蔡开元教授担任,委员会任期5年。
12月23日,北航召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档案验收首次会议。在验收情况反馈会上,专家组分别从项目概况、验收依据、验收标准、项目档案管理、验收评价意见和存在的问题与整改要求等方面宣读了验收评审意见,一致认为,北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已达到了单项验收要求,建议通过验收。
12月,陈宗基教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本年
招收本科生214人,本科外国留学生3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229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5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50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4人,专业进修生1人,工学博士研究生66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5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627人。
北航理学院进行机构调整,“系统与控制研究室”(第七研究室)从理学院调入自动化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自此自动化学院开始承担“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全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以航天二院为主申报的本院李伯虎、龚光红等“某综合仿真示范系统”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焦宗夏“高可靠飞机液压能源管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段海滨“蚁群优化理论、方法及其在高性能电动飞行仿真转台中的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富立、焦宗夏)、三等奖2项(段海滨、于劲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9项,郭雷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非高斯与多源干扰系统控制和估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批准号60925012)”项目(2009.1-2012.12),任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自主协调控制研究”(2010.1-2013.12),雷小永主持“科技部863”子课题1项,科学研究经费共6938万元。
由胡晓光牵头的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团队获批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由林岩牵头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由高金源牵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获得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国内大学,本院教师申功璋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2)。
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吕俊芳《传感器接口与检测仪器电路》教材。
世界脑力锦标赛(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世界记忆之父”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世界记忆力大师”奖代表了世界记忆锦标赛组委会对获奖者记忆水平的最高评价。经过前后将近半年的艰苦备战,北航自动化学院2009级本科生、北航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付剑津同学在中国选拔赛中,以个人总分第六的成绩晋级世界赛,最终在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荣获“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2010年
1月,由李伯虎院士、张霖教授、陶飞副教授联合北京仿真中心、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发表的文章“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正式发表。由此,云制造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制造信息化领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后该论文被评为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1月,教务处组织举行2009年校级优秀班主任答辩评选。自动化学院段海滨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一等奖,闫蓓、唐志勇等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2月,北航第二届本科教学名师奖评选揭晓,自动化学院胡晓光荣获“教学名师奖”。
2月,本院段海滨、秦曾昌两位教师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月,王少萍被评为北京市巾帼创新之星。
3月,由李伯虎院士、陈宗基教授、张霖教授等创办的国际杂志《Internati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
4月9日,召开由校研究生会主办的首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大会。自动化学院武建文荣获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4月19日,北航聘任22位专家为第三届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任期二年。申功璋教授被聘为常务副组长,高金源被聘为电类组组长。
5月21日,以超过81%的高票在IEC65B技术委员会表决通过孙德辉主持并执笔的《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main static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of transducers and transmitters for use in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一个国际标准新提案(完整的标准文本),编号65B/745/NP。
6月9日,召开女教授协会换届大会。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王少萍教授担任第三届女教授协会会长。
6月25日,北航召开“211工程”三期中期检查建设项目汇报会。张广军副校长出席会议,熊璋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11个学科建设项目、队伍建设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从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建设成就、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解答了专家们的疑问。专家组肯定各项目前期的建设成果,并逐一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6月,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正式验收,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
7月,自动化学院进行了换届选举,焦宗夏任院长,胡晓光任党委书记,任章任研究生教学副院长,武建文任本科教学副院长,王少萍任科研副院长,张霖任行政副院长,王艳东任研究生指导主任,董卓宁任党委副书记。
10月12日,本院承担的无人机技改“高新工程”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建成了“导航、飞控与侦察平台动态仿真试验室”、“飞机电源与电气实验室”、“舵机负载模拟实验室”、“变惯量刹车实验室”、“机电产品加速寿命试验实验室”等,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学院的学科实力。
12月15日,举行第九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的教师颁奖典礼。评选出的“十佳”教师中包括自动化学院公共课教师闫蓓。
12月24日,北航室设字([2010]58号)颁文,任命焦宗夏担任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宗基为实验室名誉主任,宋科璞、郭雷、王英勋任副主任。
本年
本科按照“自动化”大类招生,一年后分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
招收本科生202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206人,工程硕士研究生75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69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9人,专业进修生5人,工学博士研究生 61 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5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629人。
获批教育部“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费”180万元,建立了精密惯性器件与导航系统、三轴电动转台、高精度单轴温控转台、嵌入式控制系统高端验证与演示实验平台等为自动化专业实验建立了实验平台,提高本科生专业实验能力。
获得第20届“冯如杯”竞赛团体第三名,被评为“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院系”。
本院承担的教育部“985三期”“先进控制与智能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学科建设开始实施,拟建成“不确定强耦合非线性飞行器控制”、“新型驱动理论与能量综合优化”、“飞行器综合健康管理”平台,共计1300余万元的支持。
焦宗夏教授负责的“飞行器流体动力控制与操纵”团队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称号。
本院焦宗夏等“先进液压系统新技术及其在现代军机、民机和航天器中的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运华等“重型成套桥梁施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9项,蔡开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高可信嵌入式软件系统典型案例研究及试验验证环境设计”(批准号91018001,2011.1-2011.12),毛剑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动态迟滞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2011.1-2014.12),蔡开元主持“科技部973”子课题1项,科学研究经费共8119万元。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程鹏《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高金源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2部教材;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程鹏等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2版)》、吕俊芳等的《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理论及应用》2部教材;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王占林、陈娟《机载系统的总线综合管理》、张平等的《机载弹载视觉导引稳定平台的建模与控制》专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李秀芝等的《先进仿真技术实验教程》教材。
2011年
3月,由北航为总牵头单位,本院张霖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863重大主题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由科技部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全国28个单位40个研究团队联合承担。
4月26日,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航召开。委员们听取了重点实验室评估准备工作的汇报,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
6月,在北京合唱节上,北航飞天合唱团男声组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小合唱组金奖。大合唱队获成人混声组铜奖,混声小合唱队获小合唱组银奖。
6月21日-23日,主办第六届IEEE工业电子与应用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y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ICIEA2011),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350名代表参加会议,并参观了学院实验室,大大提升了学院在自动化和电子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8月17日-21日,2011流体传动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和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会议。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丹麦、韩国、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举办6场特邀报告会,收录论文220篇,举办180场论文宣讲会与新技术论坛报告会。
9月8日-9日,由国家组织对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实验室运行评估,成绩为合格。
11月,由李伯虎院士、张霖教授参与发起的亚洲仿真联盟(ASIASIM)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李伯虎院士被推举为第一届主席,张霖教授担任执行副主席。
12月15日,北航王少萍教授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2月19日,北航航空馆和音乐厅项目竣工。音乐厅建筑面积为5022平方米,设置878个座位,投资额4045万元。
本年
招收本科生229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142人,工程硕士研究生46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48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6人,专业进修生1人,工学博士研究生61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1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534人。
校友王祖同、杨文瑛又捐赠晨兴音乐厅建设基金495万元。
程鹏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本院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段海滨)、三等奖1项(王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7项,任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气动力耦合机理与协调控制研究”,张霖、严亮(陈伟海)主持“科技部863”子课题各1项,申功璋主持“军973”子课题1项,科学研究经费共9327万元。
段海滨任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
蔡达获北航“金质奖章”;谢陶获北航“五四奖章”。
学生科技实践与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北京市二等奖5项,北京市三等奖3项,冯如杯校一等奖2名。
本院被北航评为就业先进院系。
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申文达《电工电子技术系列实验(第3版)》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青《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与实例》教材;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郑红《嵌入式DSP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实例剖析》教材。
2012年
3月17日,召开北航“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校内验收会。怀进鹏校长、张广军副校长以及吴宏鑫院士、汪顺亭院士等19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校外专家出席会议。北航设立“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13个,建设期为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其中,本院建成了“先进飞行器智能GNC技术”、“高可信飞行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流体动力能源管理“、”机电系统健康管理“和”先进舵机系统”实验平台,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和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建设资金使用达100%,设备全部到位。
3月22日,北航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启动会。怀进鹏校长参加会议。张广军副校长代表学校作了题为“重基础、强交叉、拓视野、推创新”的动员报告。怀进鹏校长在讲话中强调全面修订北航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已全面展开,各学院成立了由学位分委会主席(院长)担任组长的工作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的大讨论。新版培养方案于2012年9月在新生中试运行。本院修订完成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贯彻"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十六字方针,遵循“重基础、强交叉、拓视野和推创新”四项原则,由各学科责任教授牵头,根据本院“十二五”时期研究生的结构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按照研究生结构分类修订,包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又便于执行。在2013,2014年研究生培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月25日,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The Society for Modeling &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授予北航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李伯虎院士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过去30多年来在仿真技术领域的研究以及推动仿真学科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4月,北航聘任17位专家为第四届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任期三年。其中,申功璋教授被聘为常务副组长,高金源被聘为电类组组长。
5月9日,北航召开“985工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专家组听取了20个建设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提出改进建议。按照国家统一部署,“985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平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
5月15日,举办北航晨兴音乐厅落成仪式。晨兴音乐厅由王祖同、杨文瑛夫妇捐资2000万元及北航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
5月25日,自动化学院2009级本科生杨健勃、王子剑、叶祥深、高杰的“冯如杯”一等奖作品“可变性细胞机器人”代表北航参展第15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该项目作品在王少萍教授的指导下由学生4人小组历时1年独立制作完成。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作品给予肯定。
7月,张霖教授当选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理事,成为该组织的决策层成员。
7月,本院主办IEE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INDIN’2012 )国际会议。
8月7-9日,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在北航体育馆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协办。创始于1990年的“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由国际无人系统协会(AUVSI)举办的全球性竞赛。该竞赛已经经历了六代任务,每一代任务(竞赛题目)都保持着让当时的机器人和无人机研发人员乍舌的超高难度,并以此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顶尖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们前来挑战。今年这项赛事首次设立亚太赛区,与美国赛区同步进行,两个赛区的比赛规程完全一致,依据共同的比赛规则进行评分。该竞赛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10月,由李伯虎院士、Ralph Huntsinger教授担任主编,张霖教授担任执行副主编的国际杂志《Internati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进入EI索引。
12月2日,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航召开。全体委员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焦宗夏教授“关于重点实验室评估、2011-2012年度工作汇报暨2013年度工作规划”的报告,以及宋科璞、郭雷的实验室学术报告。
12月,成立了自动化学院“驭远实验班”,并已经成功培养了两届学生,经过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攻读学术硕士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卓越工程师的能力。
12月,闫鹏教授入选“千人计划青年千人”。
本年
本科按照“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进行招生。
招收本科生220人,本科外国留学生2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171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9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87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9人,专业进修生3人,工学博士研究生63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4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618人。
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160万元,建立了电工科技创新平台、自控创新自主实验设备和仿真建模技术实验平台;开设了“自动化控制创新设计”和“仿真建模技术”研修课程。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一级学科评估,北航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列第4名(86分);机械工程学科并列第10名(82分)。
郭雷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由郭雷教授负责的“飞行器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团队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称号。
段海滨教授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王少萍、龚光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6项,焦宗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直接驱动式液压伺服泵的基础研究”(批准号51235002),任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导航制导与传感-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2013.1-2015.12),郭雷主持“科技部973”子课题1项,焦宗夏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1项,科研经费取得重要突破,共13248万元,成为北航当年科研经费增长最快的学院。
在今年的“冯如杯”中,本院共84项作品参赛,164项创意大赛作品,参与人数多,作品质量高。最终,本院获得创新奖1项,一等奖2 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0项,团体成绩全校第三名。
飞天合唱团参加了两项国际活动。7月17日,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非青年音乐对话活动。11月8日,合唱团参加了在广州市举办的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获得公开赛银奖。学院飞天话剧团的话剧《活在当下》荣获2012年首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情景剧展演比赛”一等奖。
本院被北航评为研究生就业先进院系。
陶飞的论文“F Tao,L Zhang,K Lu,D Zhao.Research on manufacturing grid resource service optimal-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framework[J].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2012, 6(2):237-264”,被ESI 收录。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江加和《导弹制导原理》教材。
2013年
3月,以王少萍为会长的北航女教授协会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5月,第27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北航自动化学院段海滨教授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光荣称号。
5月,王少萍被推举为北京市第11次党代会党代表。
5月30日,教育部召开了2013-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视频会议。本院胡晓光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7月7日,学院承办“林士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张广军副校长、张军副校长,北航前校长曹传钧教授、沈士团教授,自动控制系第一任系主任文传源教授,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李伯虎院士、清华大学章燕申教授、高钟毓教授,惯性技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凯嘉先生,林士谔先生生前同事、学生、林先生亲属,北航有关单位代表,以及自动化学院部分师生共200余人出席了纪念大会。
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名单,本院段海滨教授作为北航唯一入选者入选了“万人计划”中的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8月2日-4日,2013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在清华大学举行,由中国航空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分会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和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承办,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协办。共有12支代表队参加了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第二届比赛的角逐。清华大学THRONE代表队的空中机器人完成第六代任务,荣获此次比赛亚太赛区的“最佳任务完成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蜂巢队获得“最佳系统设计奖”。
8月,张霖教授当选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秘书长。
9月25日至26日,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北航自动化学院段海滨教授获第十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学技术奖。
10月14日至10月17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苏州大学举行。自动化学院09级本科生杨健勃团队的作品“细胞机器人”荣获一等奖。
10月25日下午2点,由研究生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北航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暨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在如心楼806教室举行。来自自动化学院的高克寒获得大赛一等奖。
10月29日,第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深圳揭晓,北航自动化学院段海滨教授的“群体智能及其应用”成果获创新奖一等奖。
11月,本院10级博士生罗彪被评为北航“十佳”研究生。
11月25日下午,举行自动化学院2013届驭远实验班成立大会。自动化学院院长焦宗夏教授、院党委书记胡晓光教授、党委副书记段海滨教授、副院长武建文教授、实验班班主任林岩教授等出席成立大会。
12月16日,本院段海滨教授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2月在第十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中,自动化学院王艳东、孙丹被评为“十佳”优秀教师。
本年
招收本科生227人,本科外国留学生1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13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65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107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18人,专业进修生5人,工学博士研究生69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627人。
王少萍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拉夫皇大学陈文华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以东南大学名义申报本院郭雷、吴淮宁等“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获201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百晓“基于图结构的数字媒体分析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张霖、段海滨)、3等奖1项(张李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6项,段海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群体智能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协调控制及验证”(批准号61333004,2014.1-2018.12),任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拦截高超声速目标的多拦截器协同制导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批准号61333011,2014.1-2017.12),郭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仿生偏振组合导航系统建模与滤波理论研究”(批准号61320106010,2014.1-2017.12),闫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面向量子功能器件制备的直写式真空蒸发系统”(批准号61327003,2014.1-2017.12),李运华、申功璋主持“军863”子课题各1项,科学研究经费共计15725万元。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2013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是:胡晓光、武建文、焦宗夏、段海滨、张江。
“创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获得2013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本院教师申功璋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4)。
杨健勃主持的“细胞机器人”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自动化学院10组参赛队伍中,有5组荣获北京市一等奖,荣获2项国家一等奖。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刘金琨《系统辨识》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周元钧《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教材;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森堂《飞行控制系统》教材。
2014年
1月,获批民口973项目“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焦宗夏任首席科学家。
1月18日,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全体委员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焦宗夏教授“重点实验室2013年度工作汇报暨2014年度工作计划”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立项工作”的报告。
3月,北航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少萍教授被授予2014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3月30、31日,由校研究生会主办、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20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师生羽毛球联赛”在新体育馆主馆举行。自动化学院的研究生豆红丽和钟群芳夺得了女双冠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离散双线性系统可控性与临近可控性研究—一种隐函数方法》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论文作者为铁林博士,指导教师为自动化学院的蔡开元教授。
5月,北航自动化学院段海滨教授荣获2013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6月9日,自动化学院段海滨教授和博士生孙昌浩在Nature集团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学术论文:《Swarm Intelligence Inspired Shill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2014, Vol.4, 5210,DOI:10.1038/srep05210),第一作者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月16日,国家批复关于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拓展提高立项的申请,同意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进行拓展和提高。
6月,本院张霖教授当选新一届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主席,成为国际仿真界这一最重要的学术组织成立62年来,第一位来自非欧美国家的领导人。
6月,自动化学院王少萍教授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月4日,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刊登了北航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赵江(导师为周锐教授)的评论文章“Science ethics:Young scientists speak”(Science,2014,vol.345,no.6192,pp.24-27,doi: 10.1126/science.345.6192.24)。该短评发表于《Science》杂志Letters板块的NextGen VOICES专栏,第一作者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月,自动化学院高晓辉荣获校优秀研究生辅导员称号。
7月,自动化学院李广玉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7月9日至13日,第七届“歌韵东方”国际合唱节在新加坡举行,北航自动化学院“飞天”合唱团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合唱节并获得“银奖一等”。
8月4-6日,由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4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在山东烟台举行,来自中国、西班牙、新加坡、印度、伊朗及中国香港地区的13支高校参赛队伍比拼创新技术和独特竞技策略。北航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蜂巢队获得“Best Autonomy Award”。
8月8-10日,由北航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创办、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4IEEE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在山东烟台成功举办,国内外6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是历年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本届会议特邀到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GNC)领域的6位国际知名学者在大会做了精彩报告。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本届会议共录用526篇论文,稿件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所录用论文分40个分会场进行了口头交流和4个时段的张贴交流,其中包括3个邀请组和1个工业组。本届会议英文论文由IEEE出版,进入IEEE Xplore,且将被EI Compendex收录。本届会议在完善以前设立的面向第一作者为在校生的“冯如”最佳论文奖基础上,由中国工程院李明院士出资新设立了“李明”最佳论文奖,来自北航高等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张晓敏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姚雪莲分别获IEEE CGNCC2014“冯如”最佳论文奖,来自北航自动化学院的严亮教授获IEEE CGNCC2014“李明”最佳论文奖。
8月7日,本院资深杰出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盟盟员黄俊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8月30日,我国仿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我国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始人之一,先进仿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本院博士生导师王行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2岁。
本院本科生获得5项美国数学建模一等奖。
本年
招收本科生216人;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125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92人,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16人,专业进修生6人,工学博士研究生67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9人。共计本年度入学学生531人。
申报并获批了“空天信融合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支持160万元。本项目将通过深入开发工控机、专用控制台、触摸屏、电控配件和模拟被控对象等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本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具有空天信融合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至2014年8月底,学院现有教师175人,其中,教授38位,副教授75位,院士1人,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0人。
至2014年8月底,目前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授予点,详见下表。
至2014年8月底,目前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共10个,详见下表。
记事编写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
经过九期的推送,院史专题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不知道同学们看过我们学院的院史过后心中是否有些许感触呢?过去的自动化学院是如此辉煌,未来的自动化学院则将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强!如果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欢迎继续关注“遇见北航自动化”或者来找主页君哦~
来源:自动化学院院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吴文博 |
|